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有段時間身邊不少人在談生活的「極簡主義」,從字面上看,大略可以知道是過著簡約的生活。當初聽說有些極簡主義者甚至處在家徒四壁的極端狀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發現 Netflix 有部談極簡主義的紀錄片,就先放進片單裡。

放了好久沒看。最近想要找個好動力整理房間環境,抱著充滿目的的心情打開這部片。
沒想到極簡主義和我想像不大一樣,不見得是過著簡約的生活,更多是在呼籲杜絕不必要的消費。受訪者除了專家學者外,其餘都是有過一定社經地位的人,看起來比較像是中產階級對生活的反思。

過量的廣告和媒體創造的「完美生活」的確一點一滴塑造人們對成功的單一印象,且工時過長造成用消費填補失落的空缺,是該檢討這樣的社會現象。如果沒辦法改變大環境,就從自己做起。聽起來很棒也很好,絕對沒有錯。然而對經濟能力不足的人來講,光是生活就有困難,更別提以上。成為「極簡主義者」恐怕至少要先當個「小資」,擁有足夠的知識和人際資本才有可能。如果僅有可供生活的財富,不浪費也不可能奢侈,就是「原生極簡主義者」啦。

整個概念還有一點讓我摸不著頭腦,好像拋下物質上多餘的東西,就能自動獲得與人之間的緊密連結。例如片中採訪一位極簡主義孕婦,當他臨時需要一件適合的孕婦洋裝是和朋友借,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直接買。聽起來很不錯,省錢又能藉機和朋友交流。問題是,借得到洋裝的朋友哪裡來?是在汲汲營營的日子裡認識的?透過極簡社群認識?如果是前者,顯然得先累積資本才能過極簡生活;如果是後者,可是一點都沒帶到相關訊息。
縱使在片子裡能看到推廣講座的參與人越來越多,卻鮮少剪輯與聽眾的互動和表現社群力量的內容。

對我來說,這部片的正向力量有二,再次指出當代社群媒體與大量廣告投放使人分心的事實,還有不見得要跟著主流價值觀走的老話。

「極簡主義」看起來是刻意被標籤化並且販售的價值。或許起初是種執行簡約生活,擁有共同價值的群體引以為傲的身分,但是以「極簡主義」販賣的商品與經驗,會不會有可能漸漸改變原本純粹的面貌?


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導演:Matt D’Avella
配樂:Vve
年份:2015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