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凝視著,卻看不見的光景
這次當代的展覽,原本是聽說展出的作品稍嫌沉悶所以放棄;結果在機緣巧合之下,還是跟阿梅去看了。意想不到的合味(笑),雖然聯展的名稱稱為慢,但並非只是單純的緩慢。
以下就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寫下一些觀展的心得和想法。
陶亞倫【零度意識-漂浮速度每秒三十萬公里】
黑暗的空間,鏡子和光線。之前的展覽也看過陶亞倫的其他作品使用相同的元素。剛走進去的時候有種處在黑暗的虛擬實驗室的錯覺。看著光照和漂浮微粒所形成的天花板緩緩下降,那種即將要被壓迫實際上是穿越的感受真的十分特別,像是超越了現實的虛擬。
比爾.維歐拉【溶合(版本六)】
先是平靜且緩和的水面,一男一女的的影像由清晰變為模糊,到最後甚至無法辨識。當氣泡以一種放慢的腳步升起並不覺得恐懼,但逐漸的,面不開始模糊的時候讓人有種顫慄的感覺,那是種死亡的表現還是在水中失去的自我?
曾御欽【在無聊的對話當中,我只是靠著】
看起來像是等身高的小孩子們的投影,如同在鄉土戲劇中所看到同樣裝扮和笑容的孩子們,偶而和身邊的同伴嬉鬧,有時就只是站在那裡望著。當水柱噴向他時就直接消失不見。看起來好似童年完結的憂傷,使人回想起長大之後對於童年結束的惆悵感。
黃博志【湧流】
花朵的快速移動像是國中時看的生物影片,快速移動突然靜止的殘影看到美麗花朵的另一面,跟隨著畫面所柔和的噪音,像是這叢花本身就會發出的吼聲。
木村友紀【姊妹】
長達六小時四十六分鐘的作品,可以說是最緩慢的一項。以閱讀古崎潤一郎的《卍》為背景,諾大的投射螢幕上是張四姊妹的照片,照片以不間斷隨意播放的形式創照出"活"的錯覺。雖然只是兩個影像的隨機替換,但是卻生動的如同一張會動的相片。被保留下來的影像透過簡單的切換所照成的這種感覺真令我驚訝,像是連續不間段的動畫圖片一樣的神奇。
瑪莉.利格勒【場所】
以磁石所營造出來的小型裝置作品。看似隨機移動的小鐵勾和鐵棒,實際上都順著一個規則轉動,只是我難以看出這個規則到底是如何產生,如果能擺一個在家裡當作裝飾,絕對比魚缸還要耐看。看似不平衡但事實上卻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著,說的是種必然嗎?
陳志建【換日線】
影像的主題是台北人所熟悉的西門町。在三百六十五度環繞的螢幕之中,包含了這個繁華地區的景物和日夜,透過中心的兩個轉盤,移動著日夜和人群的快慢,以一種另類的方式看盡西門町的白天與夜晚。交錯的時間人物和地點混合了多時間的事物成為一時的存在。
金榮真【肥皂】
透過不變的場景,和變化的物體,看似只是一次的洗手或洗澡,而香皂就再這短短的時間之中慢慢變小。日常生活被忽略的那個部分,這個作品清楚的替我們做了回顧。
柳美和【我的祖母們】
原以為是在全世界各地的日本辣嬤的寫真,後來仔細讀作品的介紹才知道這是作者透過此作品模特兒們所描述他們理想的年老生活兒創造出的虛擬影像。先是模擬模特兒們年老時的模樣,在加上符合他們故事敘述的照片畫面,營造出一張張真實的年老生活。從遊樂園大亨到大膽追求愛情的祖母,還有些只是單純的想要回顧過去的種種,有的希望就算老了還可以繼續維持慈善的工作,陪孩子們上山下海。同樣活在同個時代的年輕女孩,想像年老確有如此差異。
橋本典久個展-凝視著,卻看不見的光景
看見【生命尺碼】系列像是進到了自然科學博物館,放大個昆蟲圖像呈現出與平時不同的感覺,讓人們重新認識看不間或忽略的那一面。【零度攝影】和【全景立體球】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種比平面影像更真實的紀錄,可以看清我們四面八方的影像,這原先像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卻能夠透過特殊的攝影方式而被達成,看見作品時的驚嘆自然是不言而喻。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