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don Cashdan《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
雪登.凱許登(Sheldon Cashdan)著,李淑珺譯,《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張老師文化,2001。(NSYSU圖書館070323)
《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這本書主要在厘清關於童話所帶給我們的影響,以及如何帶領孩子讀童話故事,達到故事可以給出的一些隱藏的目的性。本書一開始就點明作者所要分析與闡述的,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同,童話所象徵的伊底帕斯情節或許有些解讀過度的味道。又說,這樣是一種解讀方式,但如果放在孩子身上,對於一個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童話故事裡所要給出的東西,是要比較表面或是直接的概念和隱喻。第一章概括的介紹之於童話外對其的解讀,第二章闡述女巫在童話中隱含的意義,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則透過不同的主題來說明童話中帶給孩童們的影響,其實也包含對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的影響。最後的兩個章節是結論以及介紹童話的導讀方式。
「所謂的真實不是你被創造時就具備的特質,」小馬說:「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如果一個孩子愛你很久很久,不只是跟你玩,而是『真的』愛你,那你就會變成真的。」(p. 156)
以上,出自於本書第六章描寫關於移情物品的部分。在所有的篇章中,私心的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在書中的敘述也提到,這種狀況不僅發生在兒童身上,就算是成人,也還保有小時後的移情物品。這種安心感和對其物的重視,似乎在無形之間賦予此物一種不同於真正生命的真實。是一種比現實還要真的存在。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影片,是一個日本節目的片段,影片中訪問的男人,他把充氣娃娃當作妻子,在這樣的「家庭」之中,他還有三個女兒,也分別是充氣娃娃。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個男子是變態,但或許也只是物品移情的一種極端表現,在受訪的過程中,在記者的觀點看來,他的妻子不過是個人偶,當他以非常輕佻的方式對待這個「人偶」的時候,男主人非常生氣的制止了「這是第一次見到別人的太太該有的態度嗎?」他大聲罵道。買給他們漂亮的衣服,為他們慶生,甚至買了一個採光充足的房子,他對那些「人偶」的愛已經使他們成為某種「真實的存在」。一個極端卻很有意思的例子。
「問吧,但不是所有問題都會有好答案,知道的太多會讓你很快變老。」(p. 162)
承繼著這句書中引用自【美麗的凡西麗莎】的一句話作為以下聯想的開端。兒童的求知慾望非常強烈,反過來說,也因為他們懂得不多所以才能以不同的態度看世界。從小我們就接受教育,明白知識的可貴,也希望能夠知道的更多,但在知道的更多的狀態下,是否能讓自己回到零的狀態接受新的知識?答案應該是相當困難的。在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中,提到過,如果我和一個嬰孩同時看到桌子飄了起來,我可能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地心引力的概念,但對一個嬰孩來說,只不過是自己感官所體驗到的事件之一。「知道的太多會讓你很快的變老」,這句話聽在成人的耳裡,是有點諷刺的味道,那種變老不是真正的變老,而是因為知道了更多,就受到了更多的規範,別人知道你知道的更多,就會把你放在一個跟小孩不一樣的位置,但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都希望能夠回歸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本書討論的大多以西方的童話故事為主。第八章關於色慾的討論,實在很難不讓人想到因為桐生操的《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所引起的那陣原版童話閱讀炫風。當然,《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不過是改編杜撰的成人故事,卻提起了大眾對原版格林童話的好奇。讀過志文出版的《格林成人童話全集》不難發現,這些童話的原本面貌也並非那麼暴戾或變態,只是以一種很直接的方式給出善惡和性的慾望,就像這本書講到的,童話的來源是沙龍裡的閒談,或是鄉野間流傳的故事。正巧之前有人提及了《桃太郎》這個故事的原本面貌,其實桃太郎並非是從桃子裡生出來,而是這顆大桃子能使人變年輕,老婆婆與老公公在食用後,再度嚐到年輕時美妙的交媾,而生下了桃太郎。而被改寫的原因是要使用在小學生的教材之中。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
《巫婆一定得死》不談過多的理論,而從日常生活以及個案的解讀來看童話故事給我們的心理安慰和影響,讀起來非常輕鬆有趣。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我們看到許多相類似的地方;就像這本書結論的章節所說的,童話是順應時代而生的產物,因此會一直不斷的出現變革,但是這些經典的故事,仍舊會不斷的被傳述,它們有所謂的經典性和代表性,就算不是給孩子讀的,在長大之後,回頭看這些故事的原型或許會有更多驚奇的發現。
- 購書連結:讀冊
小記:這篇純粹是幫朋友寫的心得報告,大多以一些聯想組合而成。要求的不高,所以其實有點亂寫的傾向(喂)總之,是單純的自動書寫。
哇喀喀喀喀喀,沒有符合你們老師的規格不好意思啦,囧。
羽容姊
真的很謝謝你啊Q口Q
正在把它寫在稿紙上XDD
其實如果要提心理學的話,這本書我不會推薦耶…
我覺得比較像是為童話文學作一些生活關係的連結。
再說開這個書單的課程是大一通識的國文課,
重點是希望小朋友多看一點書,所以老師挑了比較有趣的。
這本很好看,算是作了童話史的小傳跟一些有趣的連結;不過當我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被學長反問「如果只靠這本書的話,你不覺得支持的心理學東西不夠嗎」,嚇的我冒出一身冷汗…不過後來也沒有再去看其他的相關書籍就是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