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土地與人,《台灣美術與社會脈動2:寶島曼波》

這次展出的作品以靜態的平面作品為主,看慣了那種動力裝置,要進入到圖像本身要傳達的世界,似乎有些不容易。我想聯展的主題是顯而易見的,透過這些本土創作家的眼睛轉化出當時代的象徵符碼展現在他們的作品上,身為處在同個時間(對七年級的我來說這個不太相同)空間環境下的我們,像是隱隱約約可以從這些作品中得到碎片般顫動的共鳴。

吳天章【春宵夢2】
這整個系列的作品予人一種「外在是嚴格教條下的保守人士,內心卻藏著媚俗和情色」的感覺。絢麗的「花燈」外框,死板的顏色加上黑白的影像,有種代表死亡的顫慄感。曾經在某次的展覽中,同一個展間裡,掛滿了此系列作品,在這些霓虹燈光的圍繞之下,恐懼圍繞著、壓迫著我。

郭振昌【盛台灣-舞】
記得羅漢系列其中有一張,是個拿著像葫蘆般容器的男人,從容器中流出的液體,裡面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社會政治新聞報紙,印上滿是「control」的字眼,描述的對象不言而喻(笑)。而這張《盛台灣-舞》不知為何讓我聯想到鋼管女郎。實際上他想要表現的應該是纏繞熱舞的兩人,可是擺在我的眼前卻像是:在台下觀看鋼管舞表演的人們,幻想著那根鋼管就是自己的這種意象。至於這個系列貼滿了勳章的模樣,讓人覺得有種驕傲的可笑。

陳建興【永浴愛河紀念照】
我只能說:「這張真的太傳神了。」不就是這樣嗎?難怪我們老是以「根本就是旅遊歡樂照嘛~」來自嘲,也不知道這種類似比出勝利手勢的照片,到了未來是否還有任何意義存在。

陳界仁【加工廠】
說到陳界仁就會讓我想到毛骨悚然的《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這次展出的作品《加工廠》曾經在2004年的台北雙年展上看過。緩慢而幽靜的畫面,無聲的影片和交錯在其間的過往營造出一種回憶流動的感覺。

梅丁衍【決戰境外】
政治意味濃厚、一看就知的諷刺、把嚴肅課題做成互動遊戲般的創作,這是我對梅丁衍先生作品的印象。抱著籃球游泳的意象,實在是太絕了…還有那萬國國旗的禮服,這次終於看出來後面的那張圖中有個「禮」字,實在可以跟郭振昌先生的盛台灣系列中那張「看起來和諧,實際上是各自表述」的作品配成一對。

陸先銘【近覷】
利用了音同字不同,展示了音同但意不同的文字樣態。圖畫中的人物和兩旁的跑馬燈,像是在告訴你這個人物現在的狀態。描寫大的社會環境的事件,也說明了市井小民的生活。

小記:在這次的聯展之中,有不少是之前看過的作品。但在不同的共同主題和展覽空間底下,又展現出另一層的意義。因為主題相當明顯,或許會變成下意識覺得每個作品會被放在這裡是因為他要表達的東西符合聯展的主題,莫名其妙的有種想像上的限制感?

《台灣美術與社會脈動2:寶島曼波》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策展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日期:2006年12月19日至2007年4月15日
展覽地點:高美館101-103展覽室
展出藝術家:洪通、陳水財、郭振昌、楊茂林、梅丁衍、吳天章、陸先銘、陳界仁、連建興
策劃/執行:羅潔尹(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