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嘉莎‧克莉絲蒂《破鏡謀殺案》和一點閒聊

雖然說了想要暫時封印推理小說一陣子之類的話,但似乎並不容易啊。(苦笑)不知覺的就會拿起手邊還沒看過的小說。

前些日子和Ellery聊到關於推理小說的「意外性」,不經意的說到Christie大神。的確,他有許多作品的意外性都極高,但奇怪的是,真的要我舉卻舉不出任何例子,就算是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說起來我好像也覺得不痛不癢。我想,會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在於,正因為Christie的作品極富戲劇張力,當知道這種模式之後,就知道接下來看的這本也可能是這種狀況,因此,變成直接的去期待最後故事的結局,變成像是看電視劇或影集的感覺,而不是看小說。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是讀起來莫名的穩定和順暢感是目前的我還無法說清楚的。

再來,就是關於Christie著重於描寫上流社會的故事(至少角色大多是中產階級以上),面對這樣的故事,我倒是挺喜歡的,但很奇怪的是,如果是美國或日本的故事,我反而比較喜歡描寫社會小人物或是甚至邊緣人的故事。這種閱讀態度上的差異可能多少和童年對歐洲的幻想有關,另外,歐洲的中產階級感覺上就是有很多故事好講…,一些類似八卦什麼的(笑)。

最後,談到關於小說原文的部分。
這個不是我所熟悉的(啊…我根本沒看過原文哩),不過從翻譯的語句來看,我一直以為會是容易閱讀的,但得到的答案竟然相反。這讓我十分驚訝,翻譯的文字之中看不出有任何艱澀難懂之處。Ellery說,重點在於Christie的辭彙使用相當侷限,厲害的地方便是用這些限制內的字辭去變化出不同的樣態。

我喜歡小說裡微妙的心理環扣。

阿嘉莎.克莉絲蒂著,吳宇宏譯,《破鏡謀殺案》,台北:遠流,2003。(070508)

這個故事有種發展十分緩慢的感覺。沒有太多的高潮迭起,而問題的徵兆也一直在重複的地方打轉,偶爾會出現的相關線索來的也不令人驚訝。可能是因為說了一個演藝圈人物的故事,各種可能性圍繞在故事之中,但感覺上都不像是真的。
最後謎題的答案不太強烈,讓人會難以忘記的反而是不斷被提起的夏綠地小姐。

小記:結果在於因為有第一段寫的那些討論,讓我在讀這本小說時暫時忘卻了故事的重要性,而把注意裡轉到人物和動作上去了…。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