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習慣,問題和樂趣的抓取。

因為把閱讀小說當成是興趣,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我是愛看書的,或是讀了很多書(小說)(不過這也跟身邊一些朋友的閱讀習慣有關,他們除了教科書以外幾乎完全不看文字書)。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所謂真正的要「看進去」些什麼,是我一直無法做到的。
打個比方,我和V一起讀完了某本小說,幾個月後的課堂上,老師發了這本小說的片段當作教材,我會跟同學B說「啊啊…這本幾個月前我才讀過呢。」然後就沒有下文,課上的討論中,V卻能侃侃而談他所看到的內容,更甚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

提問對我來說是困難的。曾經是完全對某領域無知的狀態時,可能有勇氣去提問,等到自己認為「是該提些有建設性的問題或評論」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感覺上,並非是對於在課堂上發言害羞或是不知道該如何陳述自己的問題,大部分的狀況是:我覺得沒有問題啊。不過等到有人提出其中的問題,才會發現那些點的確有問題或是其他值得討論的地方。
為什麼沒有辦法察覺呢?
我想問題就出在閱讀時的狀態。
這陣子因為一些私事所以造成一般習慣閱讀的停滯,無論是情緒上或是實際生活忙碌所造成的。這個突然不再繼續「吞」書的動作反而勾起我對閱讀方式的反省。

看小說,在家喜歡在床上看,沙發上看;在外頭,車上,速食餐廳裡,咖啡店,只要是隨性所致,光線還算充足的地方都會是我覺得舒適閱讀的場所。前一、兩個月,回頭讀純文學的作品,才發現我平常讀小說的方式並不適用,看純文學的書籍似乎必須全神灌注的坐在書桌前細細咀嚼,當然不至於讀知識性書籍那樣正襟危坐,但實際上的確需要一個能夠完全專注的環境。
至於為何有這樣的差異,連我自己也想不透。

或許正因為把看小說當作一種消遣,才能那樣悠哉隨性,但也由於這種過於輕鬆的態度導致於看小說的時候吸收的只有當下看小說的「爽」以及一部分的故事內容。真的是很糟糕的一件事,當發現無法將自己讀過的東西有條理的說出來真的是件覺得不太舒服的事。「看過」本來就不等同於「讀過」,類型小說的閱讀亦是如此。
要怎麼樣克服閱讀時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抓取出需要的部分,或是自己有興趣發展的部分,然後又要不失閱讀作為一項興趣的快樂,看來要達到這點,我還有待練習哩。


You may also like...

2 Responses

  1. 上川森表示:

    這麼說,除了要讀進去還要會說或會寫…,
    至少要把自己讀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啊啊,寫讀後感不僅是一種練習也能紀錄當下的心得,
    的確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2. 小云表示:

    我也一直有同樣的感覺,
    為什麼人家看了能有很多的想法,
    我卻看了以後,過沒多久就忘記書中的細節呢?
    有沒有認真「讀進」內容的確是很大的差別……
    試著寫些讀後感,也許也是不錯的複習方法吧(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