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碰!」的一聲,寵物先生〈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
跟A子同班幾年,雖然沒有交惡,但也稱不上是感情不錯的同學。直到大四,才因為興趣的關係,兩個人的話變多,相處的時間變長。某次在咖啡廳裡閒聊,A子提到大一時他的生日,大家在某家義大利麵店聚餐的事。「欸啊,然後啊就是那次…」他說著。「等等,那次我沒去啊,那時候你沒有約我耶。」「不會吧?!我記得那天M子和S子他們都有到,你該不會是忘記了吧?」「沒有好不好,真的啦。吼喲,就是因為你們沒找我,我還憂鬱了一陣子說。」我咬著飲料杯裡的吸管。
A子像是突然想到什麼似的,對我說:「啊,是因為那個人的關係啦!」
「噢喔-,想起來了喔。我知道你說的是誰,因為他的關係所以才沒找我去的對吧!」我說。「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啊?記得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我跟他還蠻要好的啊,…怎麼好像突然被討厭似的?」
A子悄悄的說:「唉喲,那個某人真的很幼稚啦。事情過了那麼久,反正他也轉走了,我就跟你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吧。」啜了一口杯中的冰紅茶,A子告訴我「被討厭」的「事實真相」…。
簡單來說,那個人純粹覺得我對於他有興趣的事物以及他的特長上,顯得過於出鋒頭;他發現自己能發揮的地盤被我搶走了,所以對我抱持著某種敵意。如此爾爾。當然對於這件事,我是毫無知覺的。說起來真的還蠻冤枉的,實際上大部分的人聽到這件事,都覺得還蠻可笑的。我也覺得好笑,但真的蠻莫名的。
邊讀〈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腦海中浮現起這件往事。敘述性詭計的作品相當有趣,但老實說,當故事中出現以英文名字相稱呼的橋段,就會發現似乎試圖隱藏些什麼東西。啊,或許在實際的公司行號裡的確是這樣(而且英文名字並非謎題的關鍵),卻呈現了某種人物的「不在場」的虛擬性。
感覺上,死亡只是「碰!」的一聲,然後就沒有了。絞盡腦汁逃避罪行的方法和充滿殺意的動機才是最直得提起和描繪(好玩)的部分,在閱讀之中一向是如此沒錯,不過在這篇短篇小說中更是讓人這麼覺得。沉重的屍體麻煩,設想不在場證明使人頭痛,殺人(遊戲)過程和結果比「殺」這件事更值得注目。
〈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是一齣諷刺的黑色喜劇。適合搭配的不是懸疑的音效,而是低聲擺動的爵士樂。我們是嘲笑兇手的戲外之「神」。
(感謝作者大人070608)
呀,我也很喜歡結局的說。有種莫名的邪惡感(誤)
我也完全沒有察覺(汗),只是呆呆地順著作者的文字向下走,在答案揭曉時驚奇不已。但最驚奇的卻不只是答案,還有結局。(我非常喜歡那個結局啊!)
謝謝你的讚美,
不過,我只是想要怎麼以「不」討論「敘述性詭計」來寫這篇作品的感想。XD
嗯…O_O"
我是覺得英文名字有讓整個小說變成是場「遊戲」的功效,
所以殺人的殘酷感就被降低了;
另一方面,我認為有擾亂視聽的企圖。
英文名字的掩飾橋段我倒是沒發現
版主果然眼尖、反應快
而且切入點也滿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