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預言,Stephen King「黑塔」《最後的槍客》《三張預言牌》

玫瑰與大漠的西部風情,中古歐洲的黑暗風格;頹廢的宮廷樂章,偶爾牽動顯得格格不入的吉他撥弦,名叫羅蘭的最後槍客。黑塔系列的故事靈感來自於敘事詩〈公子羅蘭來尋黑塔〉(Childe Roland to the Dark Tower Came),但閱讀的時候我腦海裡浮現的是另一個羅蘭,史詩《羅蘭之歌》(Chanson de Roland)中的悲劇人物。其實印象是模糊的,但那份沉重乾枯的感覺彷彿預言著壞結局和不完滿的到來;就像當時年紀尚小的我,看了《羅蘭之歌》的故事版本,深信被陷害的英雄一定能突破重圍,出現逆轉,然而這終究只是身為一個孩子樂觀的希望。也因此不抱任何世界會變得美好的感覺,在敘述和故事之間摸索攀爬著,一點一滴,順著角色的過去,再過去;每個過去成為故事都會跟接下來大有關係,當你了解羅蘭是「什麼」之後…,提名為《最後的槍客》的第一冊,枯索目的終將展現。

那是個乾涸的世界,人群的聚集只在少數的幾個地方。主角羅蘭是槍客,不是好人,不是壞人,只是他被過去給牽絆。很真實的感覺,愛過的女人、同走過槍客訓練的友人、父親、母親,以及恩師(暫且這麼說吧,雖然看起來羅蘭不怎麼喜歡這個暴力老師,不過故事讀到後面就會覺得真可稱為「恩師」沒錯。)在旅途中,主角碰到從另一個世界死亡被帶到這個世界的男孩-傑克。傑克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中純白如天使;他不畏懼,不堤防,是個相當特別的人物。尤其出現在道德價值觀與我們的世界有微妙不同的地方,傑克像是超脫於這個世界,走錯故事的人。正因為如此,羅蘭從他眼中看到了自己過去身邊的每個重要的人,是黑衣人擾亂羅蘭的工具,但男孩本身卻也是指引羅蘭到下一個思考境地的指向。

《最後的槍客》帶領讀者爬梳羅蘭的過去和現在以及他的觀念和內心。以致於到《三張預言牌》時,能夠清楚的在門外與門內的世界轉換不同的感覺,差異感不會一下子無法適應。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是惡搞,但我真的沒有亂來;出現在大地上的那三扇門,對,就是「門」而已;讓我想到哆啦A夢中的任意門。任意門能去任何你想到達的地方,而這三扇各自標示不同名稱的門卻很可能是惡夢的開始,一個人不願意去探尋的地方。

吸毒者、精神分裂病患、人格偏差。非常有趣的設定,像是在童話故事中出現太空梭一樣。感覺上,這趟尋找黑塔的旅程像是追尋自我的道路(聽起來很老梗,但就是老是出現所以容易聯想),門的另外一邊,是不同的世界,來自黑衣人的挑戰或施捨,這些人是夥伴也可能是絆腳石。沒有浮濫的愛與勇氣,愛與勇氣是在不信任和惡意之後,這才是人,這才是活生生的人與人的相處,猜忌還有可能的背叛。然後,之後呢?跟隨著奇幻故事的公式,夥伴到齊了就要準備披荊斬棘進入下一個階段,而這才是故事的剛開始呢。

這是我的第一本史蒂芬金。
可能是因為不太熟悉他的作品的關係,似乎無法寫出比較有力量的心得,但也有可能是故事過於精采,以致於無暇想太多週邊的象徵和指涉。到頭來只是說說劇情,不過到目前為止,讀到這裡,以上就代表著閱讀時誠實的心情吧。

(感謝皇冠文化集團李小姐070707)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