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懸案追蹤線,Ian Rankin《黑與藍》

必須承認的是我花了許多時間,或許撐過了第一百頁才漸漸融入雷博思的世界。小說一開始就不斷的給出大量需要注釋才能理解的話語和幽默,音樂與歌手,歷史以及言語的暗喻,緊接著傳來一陣歐洲北方的溼冷感,很確切的得知那並非大陸,而是沉重黯淡的空氣所包圍的都市。我嘗試轉換我的閱讀情境,書桌、床上、移動的交通工具或餐廳中,怎麼樣都無法產生一種穩定的感覺,等到進入故事的核心這才發現原來是文字與敘述本身造成的不安定感作祟的緣故。於是,下意識的為了對抗這樣的情境,不選擇搭配上跟小說中提及和適合同時服用的英式搖滾,硬是找出幾張爵士加電音攪亂我對劇情的認知,攪亂故事中時空地點的認知,把虛構故事的讀者觀點發揮到極點,這才找到我能好好閱讀的方式。他媽的跟它作對就是了。

中段之後,我頻頻想到電影《偷.拐.搶.騙》的場景,那影像明明是爾虞我詐的黑吃黑,透露出來的卻是黑色幽默的調調。在《黑與藍》角色的言談間,有著英國風格強烈的闇色基調,以帶點無奈憂傷的笑話進行著,完全讓人喪失所有的希望,彷彿結局已經設定好;案件發生人死了就算了結了案件仍舊是不變的事實。貫穿通篇小說的不是劇情發展,而是主角雷博思本人。他有種特殊的魅力(傑克則完全是那種討人喜愛的「小可愛」角色),並非是他有多大的權限,或是不顧一切的性格,猜想那是種作為主角的純粹魅力,所有事件的事角都從他流出,除了穿插的片段,小說中沒什麼事情發生是他不知道的,把讀者一同捲入他的漩渦之中,雖然明白是作者在作祟,仍舊會不由自主的愛上主角。人死的突然作者卻不營造一種訝異的效果,加重了故事的嚴肅性格和真實性,那份詭異的正義加上雷博思必需面對的史佩凡案件,交疊著錯綜複雜,像是將延續一世紀的地下線路全都挖出來那樣,又臭又髒又長又亂。

縱使角色們的生活環境跟一般讀者相去甚遠,但對事物的態度以及日常的無奈卻相當類似。主角喝酒,但是你不能;主角抽煙,但你不能;因為一旦閃神思緒就會飄到千里之外,再度回到文字所架構的世界時,已經帶入了太多東西使得那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狀態一壓縮進大腦窄小的空間時,所有的事情都被溶化在同一個脈絡,然後再度被抽出。妄想與聯想增加了閱讀的疲勞度,減慢了閱讀的速度,但並不討厭,討厭的是我沒有足夠的空閒讓自己完全的落入在那個世界之中。除此之外,這本書再度證實了我對英國人對食物的看法,大多是口味不值得一提的炸食和零嘴,鮮少在食物上作深入的描寫,所有的用餐匆匆帶過,於是我挑了張厚實的美式餐點照片當作點綴。

(感謝城邦文化臉譜出版071111)


You may also like...

6 Responses

  1. 上川森表示:

    半夜看到美食圖或影片通常都會有這種反應。XDD

  2. lunaj表示:

    我好餓(單純對牛排起反應)XDD

  3. 上川森表示:

    對搖滾樂熟悉的人這本小說讀起來應該相當有音樂的臨場感吧(拇指)
    或許正是這種音樂感加上場景的精采性引發的熱血感(笑)

  4. 表示:

    我倒是一看開頭他審問犯人時,就喜歡上了,或許是亂衝亂闖的勁或許是搖滾樂的關係。

    近來發現我蠻吃這一套的。Cimax常播早年克林伊斯威特的卡拉翰警探系列電影,每次看他開始蠻幹就很熱血…

  5. 上川森表示:

    照片中的牛排超棒的啊,美味多汁。XD
    炸魚和薯片英國小說頻頻出現,大概是最常見的小吃吧?
    披薩和印度菜…完全都沒說到什麼,出場甚少(莫名)
    我只記得很臭的鯷魚…(汗)

  6. 小八表示:

    我要推那張圖片(巴爛)
    黑與籃的食物真的感覺不好吃啊,
    怎麼都是一堆薯片、奇怪的披薩和印度菜,嘖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