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隱瞞再圓謊,東野圭吾《湖邊凶殺案》

記得某一次跟朋友去逛書店的時候,看到《湖邊凶殺案》的電影書(或其實是以電影劇照作為封面的改版小說,日文原文的,所以沒搞清楚。),原本還以為是多年同學會的暴風雨山莊型故事,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是有著東野獨特情感哀傷風味的親情與家庭探討的作品。薄薄的,兩百多頁的篇幅,讀起來大半覺得是秘密的堆疊,謊言的重覆;結果剛開始的婚外戀情根本就是小說的楔子,與後頭出現的死沉氛圍,根本是小巫見大巫的事件隱瞞。閱讀期間與男主角並木俊介一樣感受到強烈的不對勁,但答案卻難以推敲,犯案手法並非重點,兇手的身分解答於是變得次要,需要解開的謎團在於那種不協調的感覺。不經意被引導所猜測的答案,那理由比起真相簡直是膚淺。

「他一向都是那樣。發生什麼事都不會緊張失措。聽說他是個優秀的醫生;我以前還聽說過,他也是個推理小說迷。」(p. 93)

同樣是升學主義掛帥的日本,在東野的小說中呈現出病態扭曲的那一面。不知怎麼搞的,讀到故事的最後一句,我差點哭了出來。或許是覺得無奈,或許是難過,家庭所生產的不是溫暖,父母的愛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有競爭力的養育機器。於是兒時公民課中提到的家庭功能的散失,不僅僅是社會外在,連內部都一起腐敗。感覺上不像是讀了本精彩刺激的推理小說,而是藉由懸疑的劇情達到反省批判的作品。

東野圭吾著,張秋明譯,《湖邊凶殺案》,台北:獨步,2004。ISBN 9789866954207(感謝寵物先生出借071216)

相關文章:
《湖邊凶殺案》讀後感/余小芳(連結已失效)(親情的詭異,動機的深沉)
《湖邊凶殺案》/SiN(連結已失效)(曖昧不清與犯罪的同情)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