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影拼湊,朴贊郁、鄭西敬《親切的金子》

不久前才看了朴贊郁導演「復仇三部曲」中的《原罪犯》。今天到圖書館的時候,恰巧在書架上發現這本《親切的金子》,正是系列電影第三部曲的電影小說。本來只想拿起來隨手翻翻,卻被書後幾頁彩色的導演製作手札給吸引了。在只知道故事大綱的情況下,翻看著導演在拍片現場自己用相機拍攝下來,毫無修正的點滴,起先是被那無意間紀錄下來的影像抓住目光;在讀完小說之後,發現雖然這是拍片現場大老「導演」所做的紀錄,卻像第三者的眼睛,捕捉了拍攝行進的漏網和當下的風景,工作人員的專注神情以及演員不同於劇中深沉神態的輕鬆笑臉。搭配上正在攝影的片段和拍攝的地點,導演私心的一、兩句註解,於是在故事的影像(無論是完成的電影作品還是這本電影小說)背後,我們看到另一面世界的辛勞、歡笑、認真,和不同於修正影像的自然場景。(澳洲的荒原真的好美。)

其實我極少看電影小說,若跟電影有關,大半是會去看電影原著而非電影小說。電影小說好像有個共通的特性,便是他不著重在任何的角度上,只是平鋪直敘的描寫「角色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在想些什麼」,少了整體音樂和畫面給出的氛圍,有別於讓觀眾陷入思考的電影本身,這或許是電影小說的缺點,也可能是優點,冷眼觀看的第三者視角,比起一般的故事性、文藝性小說都還要來的距離讀者有段距離,大體是描寫的方式停留在某個節點上,界線劃的剛剛好,不會多也不會少。以某個部分來說,小說的閱讀提供了更加冷靜思索的空間。我想,在「復仇三部曲」中,導演要透露的共通主題便是「復仇」本身,並非對錯罪惡誰人。在《親切的金子》中,雖從金子出獄後說起,但大量回憶的監獄生活,產生出多線條交叉的「犯罪者」與「受害者」更加的不明顯(甚至在故事中已經理不出「錯誤」本身到底是什麼),一些類似象徵意義的幻象或是夢境更增加了復仇本身內心狀態的糾葛程度。

《親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一片在台灣上映時,片商譯為《李英愛之選擇》(正因女主角金子由知名韓星李英愛飾演),發行DVD,片名又更動為《死亡選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更改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另外,在書封的折頁驚訝的發現,電影編劇黃世延是位推理小說家,曾獲頒韓國推理文學新銳獎。

朴贊郁、鄭西敬著,葛增娜譯,《親切的金子》,台北:摩爾文化,2006。ISBN 986127622X(NSYSU圖書館080102)

相關文章:
《親切的金子》-談仆贊郁的復仇/milstein(連結已失效)
無從選擇的仇恨和歉疚─《李英愛之選擇》/電視兒童tv(以上兩篇皆為電影觀後影評心得)

小記:最後只寫了「書」給我的感覺,稍提「小說」而非「故事」,連「劇情」都忘了說。


You may also like...

2 Responses

  1. 上川森表示:

    還沒看過這部哩,有機會找來看看。:")

  2. 何也表示:

    我還蠻喜歡這片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