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軟的餐桌獨白,Mohsin Hamid《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真開心拿到試讀本前有導讀後有專訪稿。
以國家國族、政治權力等,較嚴肅的脈絡為主題的小說,如果不讀這東西,在一些隱喻的理解上似乎有一定的困難。李有成先生的導讀寫得是中規中矩,把作者的背景都介紹過,加上本部小說所作的多次修改,也提及某些書評所做出的解析,以及作者書寫的風格。讀正文之前,讓我蠻好奇的一點是,導讀中提到:作者哈密最喜愛的亞洲作家是村上春樹,認為自己在本作之中筆下的女角艾芮卡帶有《挪威的森林》當中,直子一角所散發出的亞洲女性氣質。雖然對於村上先生的小說一向沒什麼特殊的感覺,也極少主動接觸。不過我很想知道,描寫巴基斯坦年輕人在美國的生活和美國國家主義所帶來的不公平和問題,類似村上風格會是什麼模樣?
或許是我對接下來要讀到的文字有所預設,因此不禁疑惑起來。
是種很特別的感覺。就像日本拉麵的精煉湯頭,清澈卻濃郁。
小說中的故事是這樣進行的:巴基斯坦青年成吉思在拉合爾的茶館與一位陌生美國男子的交談。但我們唯獨能看到成吉思敘述自己從巴基斯坦到美國求學、就業所遇上的事情;卻完全聽不到另一方的回應,只能從成吉思對他話語和動作的反應去推敲茶館中兩人交談的情境。從在美國社會和企業所遭遇的事件到與美籍女友艾芮卡的相處,從表面上看來全都是屬於「私」的成分。內裡卻悄悄包含著整個描述美國社會狀態的詞句。效率、專業、實用等,以至於九一一事件後對中東人士的排擠與輕蔑。關於後面這點,作者並沒有灑狗血的去寫出有多麼的嚴重誇張,卻顯得真實可信。
看起來不很強烈的故事情節,反而會造成出乎意料的思緒震盪。
的確有些村上風格的味道在,尤其是當我讀到在字邊加上「點」的強調,真的很難讓人不想到村上春樹。可惜我對村上先生的小說不熟悉,但挺愛他的散文隨筆。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中,同樣的提到普林斯敦大學,同樣的提到美國的國族情緒。主要是身為「外國人」在美國行走的感觸。在《拉合爾茶館得陌生人》中,成吉思對於美國,一種喜歡但又害怕某種潛在的巨大力量。外在是友善的,內在卻有拋不掉的刻板想法。試圖同化的詭異驅力,執著於自身的思惟。當然,日文和英文的文字感是很不一樣的(且重點是我看的當然都是中譯本)。
恨不得還有後續,我把書啃得乾淨,就在連專訪都讀完之後。感覺像是喃喃自語的成吉思一度讓我以為作者是要營造一種類似第二人稱敘述的感覺。然而,閱讀到後面,原本成吉思像是告解般的話語,突然有了某種強制的力量,他和那個「陌生人」之間擦出緊張關係。劇情急轉直下。
在專訪中,作者莫欣‧哈密提到「我是一個在巴基斯坦和美國住過很多年、現在定居倫敦、喜歡吃壽司、愛寫作的傢伙」。讓我回想起,在這本書故事的最後,成吉思在紛亂的思緒中找出他所想要的那條道路,並且去實行。但實際上作者似乎並沒有讓讀者去覺得「這樣比較好、這樣是對的」的想法。好像有另一個層面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接收的文化是多元的,理解的社會狀態是多樣的,於是,在沒有單一準則的狀況下,迷惘是永遠存在的。我們都有種不可分離的混合想法,綜合再解析所得到的答案,或許才是每個個人自身所需要的一種救贖。
- 購書連結:讀冊
(感謝印刻出版洪小姐080414)
雜記:書看完之後感想完全不知如何下筆,甚至一度想要以條列式的方式上場(汗)。不過琢磨了半天,好像還是寫不出讓我自身感動的東西為何。總之,《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是本很棒的小說。我不曉得這本書在隱喻的描寫上,評論家(專家學者)們是否覺得成功深入。但它真的好看,就單指普通閱讀來說。因為我只是個普通讀者(笑)。
噗,這樣我是不是不應該挑這張照片的,
感覺焦點都在光澤鮮艷的冰品上(炸)。
卡蘿姊姊,我有聽說那家X泉豆花比較好吃,
不過我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去吃過…
明明住得那麼近說,
到高雄快兩年了,竟然只有在附近吃過兩次冰…Orz
(包含拍下這張照片的昨天)
完全被照片吸引了….
看照片就忍不住點進來看
果然是我知道的那家….XD
不過我比較喜歡斜對面的X泉豆花
呃 回了跟本文無關的感想 (抓頭)
好,決定了,下次要買來當消夜吃。
那家店開超晚的,大概兩點多才會收。XD
(跟著離題)
X泉的三色豆花好好味!!
(繼續離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