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都美好時…,Muriel Barbery《刺蝟的優雅》

私心的認為,有點哲學背景的人讀起來會覺得是可口甜美的小品。
本書閱讀起來有種舒服的流暢感,縱使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法國的一棟典雅的高級公寓住宅,裡面的房客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主角其一,荷妮,是這公寓的門房。他喜歡讀文學、哲學,看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作品,也喜歡大場面的好萊塢電影、聽著年輕人的嘻哈流行樂,是個五十幾歲,嗜好如文青般的高雅寡婦。但他不想公開這些嗜好,只想做一個大家都認為門房該有的樣子的樣子,他唯一知曉他生活的女性友人曼奴菈,是葡萄牙移民,擔任清掃婦,卻擁有女貴族般的氣息,並做得一手好甜點。主角其二,對生活絕望想自殺的女孩芭洛瑪,是荷妮擔任門房的公寓中住戶之一,喬斯家的二女兒。芭洛瑪喜歡日本文化,喜歡松尾芭蕉的俳句,他學習日文想要閱讀原文的漫畫,最喜歡的漫畫家是谷口。他受夠了照顧植物到有些神經質的媽媽和他的心理醫師,還有高傲,總愛把房間弄得吵鬧的姊姊鴿藍白。

雙線敘述的故事,總會出現交集的點。雖然本書也是如此,不過在此之前,讀者就會發現荷妮與芭洛瑪是如此的相像。縱使他們的問題和生活差距十萬八千里(甚至是年紀)。同樣的感覺在於,他們隱藏了自己本來的那份特殊的想法與生活的真像,模擬出一個與他們的職業和年紀該有的表現樣貌。
小說描寫的,正是他們心裡所想的總總。芭洛瑪的世界動態日記與深刻思想,是他想要毀滅一切前的記述;其它章節則是荷妮的部分。共同大標題「馬克思」、「茶花」、「文法」、「夏雨」、「芭洛瑪」,充滿了濃濃的詩意。從情節、從敘述,細膩的情感書寫,對於哲學之於日常位置的思索。或許真正融入生活的哲學,是像要這樣巧妙的融入小說作品中,可愛的平易近人。

會這麼想,跟芭洛瑪的姊姊鴿藍白所念的學校被說出,當下讓我有極大的驚訝開始。從芭洛瑪的角度敘述,鴿藍白就像是某個貴族學校的高傲學生、愛玩、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想想、愛現的一個討厭姊姊。沒想到,他念的竟然是知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主修哲學。(許多法國知名的作家與哲學家都是這所學校出身的,如沙特、傅柯、柏格森等)讓我聯想到作者安排的意義,還有這在本書中所象徵的涵義。

細膩的情感與場景描述,同新小說一般給出表面的現象,卻沒有疏離,是類似山本文緒或是白石一文的那種感覺,混搭法式的浪漫輕快,尤其是在關鍵的小津KAKURO出現在他們生活週遭之後。小津先生是搬進公寓的日本住戶,外交官家庭出身,說著一口流利的法語。不做表面客套的言談,是位高雅的紳士。他帶來的日式味道,讓其他住戶都十分好奇。對荷妮與芭洛瑪來說,那些新鮮的日本事物,更是解套他們當下問題的關鍵,並拉起友誼的橋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本小說的主題是:毀滅與重生。
至於為何如此,在閱讀咀嚼才能體會。
和想焚燒整棟公寓自殺的芭洛瑪有關,和被鎖在過去跳脫階級而造成悲劇的荷妮有關。在每個小說中所呈現出來的日常細節。不是對上流階級的諷刺或批判,比較像是自我想法追尋的故事。細微的變化都是一種美,緊張的時候任何事都讓人惟恐不及。有點像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以及《法國香頌滴答滴》的感覺,讓人超期待已經開拍的電影會如何呈現。

稍微翻看了試讀本幾頁的友人HT說,感覺是本文藝氣息味相當重的作品。或許的確,有關於胡塞爾、《追憶似水年華》、莫札特和佛洛依德的段落可能如此,但當你看到《棋靈王》、痞子阿姆、《獵殺紅色十月》等,就再也不覺得陌生的難以親近。點綴在其中的日本生活風情,更靠近我們的生活。即使本書的網路文宣上面寫著「最法國的小說」,不過我卻覺得相較於其他讀過得法譯小說作品要來得好讀,親切而又溫暖。所以,原來這才是法國小說的真實面貌?(笑)

(感謝商周出版周小姐080512)

刺蝟的優雅/野渡橫舟(野渡橫舟)
【刺蝟的優雅】-絕望中的美的片刻/Alice(多年前,仰望藍天的女孩)(連結已失效)
(這是剛才搜尋到一篇關於本書資訊滿載,導讀解說風格的讀後感;另一篇則是對於細膩情感描述有所感觸的感想文、用詞很美和我這種詞窮的人完全不同XD。在此放上連結作為延伸閱讀。)

雜記:閱讀時,總讓我想到身邊曾經有人說:讀法國哲學又不一定要到法國(真讓人有些厭倦),到日本也不錯啊。開始學日文,法文先放一邊吧…。可能是因為本書中有很多,嗯,影像的感覺,就像是哲學互相翻桌(倒)的畫面,而且是可愛版的(笑)。


You may also like...

9 Responses

  1. HT表示:

    耶~妳看完啦?好快好快,讓我開始期待妳借我書的那天了,希望趕快到來呀~(心)

  2. 上川森表示:

    跟樓上的披薩一樣,其實有點抓不到Alice第二篇留言所要表達的問題。^^a"
    如果無法接受作者想要探討的問題,又何來「應該是蠻喜歡本書的」?
    還是說,您的意思是:因為期待他們的狹隘與欠缺被消解,所以是喜歡這本書的?
    無論如何,至少Alice想表達的,應該是喜歡這本小說吧。這點應該是錯不了!XD

  3. 披薩表示:

    老實說,比較看得懂版主寫的.

  4. alice表示:

    "至於為何無法看出這一點,我想便是這本小說想講的地方"
    說來好笑,其實也知道兩人的盲點就是小說的重點,作者想要探討的問題,卻又有點無法接受,所以才有那麼一句"兩位角色的形象過於鮮明深刻"的感覺。知道他們為某事所苦,又為某事所困,很想早點讓兩人明白所見所聞所想的狹隘與欠缺…。
    這麼一想,我應該是滿喜歡這本書的 ^_^

  5. 上川森表示:

    因為很羨慕Alice能把「感覺」的東西用足夠的詞彙去表達。
    這也就是我所謂的詞窮。能使用的詞彙太少,僅止於「說說話」的階段。

    這兩個角色的確很不一樣,不過他們都有「走不出一件事」的共通點,
    至於為何無法看出這一點,我想便是這本小說想講的地方,
    實際上書本(荷妮)或是自我思索(芭洛瑪)都是不足夠的,
    因而無法跳脫屬於他們的小框框,恐懼變化而裹足不前。

    小津先生的現身的確有些老梗,不過造成的影響其實出乎我意料,
    私自把這些片段解讀為法式浪漫,日常生活的驚喜。

    大概是所學,讓我對這本書往不同的方向去閱讀咀嚼,
    謝謝Alice的回應留言指教。^_^

  6. alice表示:

    很歡迎你引用文章哩,該說承蒙你看得起嗎@@?說實在話,我那篇感想寫得有點綁手綁腳,能讓你有些感觸,我還滿驚訝的XD 再者,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哩,很難想像你所謂的詞窮 ^_^
    對這本書的感覺,一如我文中所提及的,有種距離感。門房和女孩很相似,但有些地方又未必相同(諸如前一段才提到門房與貓咪的對話,下一段卻是少女認為貓咪該是行動裝飾品云云)。兩人都像自己所認為的清明與洞悉世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落差?只緊縮在自己的小房間與小視野中,又如何發現外在世界的空曠?屈就於現實生活的孤芳自賞,也讓我對兩人的角色形塑產生疑慮…。總覺得,她們其實未若自己所想,為何她們無法看出這點呢?
    很喜歡小津先生這個角色(雖然有點老梗。兩人對日本文化頗感興趣,又剛好遇到符合兩人心中形象的日本人?)一掃此前對門房與少女的不解。小津先生的氣定神閑,怡然自得卻又重視每一個人的態度-那份自謙與尊重,似乎就是門房與少女所欠缺的。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讓我發現生活其實未若想像中的平凡無趣,美分每秒,換個視野與心境,有辦法的話也換個腦袋,將可看到其中的多姿多采哩。

  7. 上川森表示:

    收到新書囉,謝謝。:")

  8. 商周出版表示:

    您好,
    謝謝您對《刺蝟的優雅》的喜愛與分享
    我們已經在6/2將書寄出
    如果尚未收到請再與我們聯繫
    謝謝
    請多多支持《刺蝟的優雅》

  9. 上川森表示:

    先看完你手上有的啦,應該可以撐一陣子吧?!XD
    不過是說我也很期待拿到新書這樣。(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