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依然范特西》,一層層捲起的記憶。
周杰倫《依然范特西》2006年9月(阿爾發音樂 製作/新力音樂 發行)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關係,把這片拿出來重聽。早忘了這張到底收錄哪些曲子,原來〈紅模仿〉、〈迷迭香〉與〈千里之外〉都在裡頭。前些日子透過推友17歲聽了周杰倫與洪榮宏合唱的〈阿爸〉,放在一起,很明顯周杰倫的唱功就被比下去了;17歲說,〈千里之外〉也是這樣吶。
這才發現沒有好好聽過〈千里之外〉,友人在KTV唱這首的歌聲,反而更讓我覺得熟悉。每次都忍不住把重點放在MV上。拿掉影像光聽歌,總算知道那差異在哪裡。忘記是在哪看到的訪問(或許根本沒有這回事)曾提到,周杰倫那種含滷蛋式的唱法,其實是故意的,他寫的歌,他如此詮釋。畢竟是個講求特色的年代。驚覺原來他的歌聲音質實在不能算好聽,但有其辨識度。
記得〈迷迭香〉是在某個blog聽到的,印象中被放在一起的曲子,還有壞碑唇的〈太太離家上班去〉,以及一些被歸在"文青系"樂團的那些歌。〈迷迭香〉那列的演唱者標示「Jay Chou」,並沒有馬上會意。搜尋引擎一查,結果讓我非常驚訝,「真不像周杰倫的專輯裡會收錄的曲風。」
周董有三寶:唉唷、不錯、這個屌。網路上撿來的句子。一直以為「唉唷,不錯喔~」這梗是拿周杰倫的口頭禪來惡搞;原來「沒話可說的時候也能用」是曲子裡自我吐槽的歌詞(恍然)。〈夜的第七章〉完整MV,記得是某次翻找歌曲時意外看完的。藍玫瑰與懸疑的情節印象深刻。之前一度以為中間穿插的女聲,是陶晶瑩的歌聲,細聽完全不像。後來發現,原來是來自〈兩個寂寞〉的錯覺。
Re: Tizzy Bac《甚麼事都叫我分心》,附加的價值。
『以前,坐在書桌前的時間多,一張CD得以反覆聆聽;最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大幅度的增加,音樂的隨機性提高,那種因為會勾起我某個時間的回憶的感受幾乎消失了…。』2007.06.28
有些感慨似乎一直持續下去,不見好轉。試著反覆聆聽同一張專輯,試圖置入一些回憶,卻徒勞無功,或許那些「外部性」的東西,不是說給就能給的。它會自然的收進腦袋裡的鐵製餅乾盒。想想,其實也非全然沒有,但不想回想起的,竟然居多。越大越容易不滿和憤世嫉俗嗎。成了難過回憶的集合。想來是沉澱不足,又有可能是資訊太多,消化完全的同時,早就過了半年、一年卻不自知。
有時聽舊專輯,真的很容易勾起過往的回憶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