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獰笑的剎那》和對恐怖作品的碎唸

某次同學們揪看二輪加吃晚餐,因為要看的兩部是恐怖片和鬼片,我說等你們看完再說。大家說沒關係嘛,反正二輪(幾乎是三輪)電影很便宜,不敢看吹冷氣睡覺也好。來來回回幾次,最後還是被說服了。馬上迎接我的大螢幕鬼片初體驗……呃,其實我們進去時,第一部片已經播一半了,好像恐怖感有降低一些。然後第一部播完了,我坐在位子上感動到哭,淚流滿面,那部片叫《鬼宿舍》,有鬼出現但是溫馨故事。接著是第二部《死魂曲》。有聽說是電玩改編,評價不是很好?比起恐怖片,感覺更像是懸疑片啊,島上有什麼可怕的過往之類。有一幕是突然從紙門後穿出的手,那個,聽到現場的尖叫聲才反應過來發生什麼事,有夠後知後覺…。意外順利看完,可能不是典型的恐怖電影的關係…吧?
有過以上的經驗,照理來講,對恐怖片和鬼片應該要放下一些戒心,試著挑選一些在可接受範圍的片子來看。不過膽小如我還是決定避開所有以恐怖為主打的電影,以免沒被娛樂到,還嚇得心情不美麗。

(回憶時間結束)

至於恐怖小說和靈異小說呢?同樣是拒絕往來戶。
除非有名到大家發現他的作品有其他可看性,讀過解說或評論,判斷應該沒問題,才會嘗試。
例如史蒂芬金。很多時候恐怖感建立在你要住在美國典型的市郊社區(?),描述本身的恐怖感不會很重,反而是有點精神壓力。可怕的是人不是鬼,超自然現象有點遙遠,人與人的相處,和社會壓力才是問題。
靈異小說除了小時候看的鬼故事集,至今仍然沒有嘗試過「恐怖的」靈異作品。光想都覺得毛!

(發現到現在還沒說到正題,拉回來)

看過《第歐根尼變奏曲》覺得《山羊獰笑的剎那》的恐怖程度應該在可接受範圍,決定找來看。現在想想到底哪來的自信。不就還好脫離大學住宿生活很久了,不然一定嚇歪。
前面拉拉雜雜亂聊一堆,因為看完的第一個反應是:原來恐怖小說好像也有避雷的必要性。
如果那個「真相」說出來,打從一開始看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所以說出來真的沒關係嗎?

還是不要說好了。

要講感想,腦袋裡跑出來的大多是和故事本身無關的內容,而是對「看恐怖小說」的感想。
某人被桌子吃掉那段,想了好多次都是有點卡通感的畫面,像是多啦A夢進到抽屜時光機的樣子,怎麼樣都無法和主角的悲傷情緒共感(還在想要怎麼被吃掉會那麼難過!)。結論是想像力太差不適合看恐怖小說。
不過鬧鬼的宿舍就可以想得很具體,各種毛骨悚然。就像面提到的,還好學校住宿生活離我已經很遙遠。
那個……宿舍房間多一個人的鬼故事是不是每間學校宿舍都有啊?以前住過的宿舍有類似的。還有固定樓層才有的鏡子的傳說,樓層房間數等等。

至於邪惡儀式和破爛屍體的描述,大概是要多想才會覺得真心可怕的程度。可能是太跳脫日常。不過讀到那幾段時,腦內想像的影像頗嚇人,如果拍成電影或做成動畫應該不敢看吧。

稍微翻過網路上的感想和書評,好壞參半。
有人說太冗長,後段太公式化。被他一說才發現頁數應該頗多,看電子書完全沒感覺(每次都只看一點點,覺得看很久正常,沒多想)。至於有點流於公式,對我這種不敢看太恐怖的人是一大福音啊!反而期待起「七不思議」的故事有哪些。是不是全部都讓讀者知道後,就能解開宿舍鬧鬼之謎(!)
等等,這不是最後會解謎的懸疑小說啦。恐怖小說如果有解釋的話,不就…不太恐怖了?

未知最可怕。

能找出原因像是能夠找出脫離恐怖的方法,無論是對小說裡的角色還是讀者。

不過有解說的話是挺安心,只是會被我歸在驚悚懸疑,而不是恐怖。(奇怪的標準)
順便吐槽一下結局的日後談好像有點畫蛇添足。那個,是要完成校園青春劇的部分嗎 😂

(好,可以繼續跑題了)

這麼東想西想,腦袋跑過一輪兩輪。還是找不出什麼是我絕對可以接受的恐怖,什麼不行。
不過大略上應該是這樣吧。

  • 靈異不可解:恐怖,不敢看。
  • 超自然不可解:恐怖,不敢看。
  • 靈異不嚇人:毛毛的,但要看故事怎麼發展,再決定要不要看。
  • 有一套說法的超自然:奇幻。有點恐怖的話是奇幻驚悚。
  • 有一套說法的靈異:科學。有點恐怖的話…還是不太敢看。
  • 噁心巴拉的腐肉跟斷肢:恐怖,不敢看。
  • 畫面乾淨的斷肢:好像還可以,要看美術組和攝影及導演手法。
  • 小說的話只要有說清楚原因,理解背後的故事,都還敢看。都市傳說那種未知的超級毛……

暫時碎唸到這裡,有想到什麼再說。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