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 2019 Wrapped 個人聆聽回顧
昨天開始可以回顧過去一年(2019)在 Spotify 上聆聽統計。
Plurk 好多人分享自己的年度回顧。有些讓人意外到需要找原因,也有毫不意外的聆聽之冠。
雖然使用習慣會造成統計落差,像同時使用別的串流服務,或是只在特定時刻使用 Spotify。不過總個來說算是能看出偏好。
其實不知道追蹤常用播放清單,或看年度統計比較赤裸,但是昨天在看過友人們的榜單,覺得意外有趣,很多是「看」不出來的。決定也來分享自己的年度回顧。某種角度來說,是需要回想、解釋,才能知道為什麼長這樣的統計清單。
今年 Spotify 同時有10年回顧。
透過記錄才想起是從2013年開始用。但是去年開始買付費版,能用行動裝置聽音樂,才用得比較勤。
季度總結約略都在我想像之內,只是也感嘆自己聽得很偏。
但是最讓我震驚(仔細回想就不是很意外)是最愛藝人排行。
連我都沒想到!前五名裡有四名都是 K-Pop 藝人或團體!讓林檎女王看起來特別顯眼。
應該是 K-Pop 易聽的關係,歌曲同質性高,但是編曲豐富,鮮少會有想跳過的狀況,當成通勤或平時移動的背景剛剛好,所以聽得多,可是歌名和歌應該都很難搭起來,更不用說對藝人本身的了解。可能除了 AMBER 吧(而且今年算是從 K-Pop 藝人變成西洋流行?這些難懂的分類啊~),不過是他做為 YouTuber 這側…… 有機會可以再聊。
也就不意外這項是 Mamamoo。聽過四張專輯的真相是連續反覆播放 Spotify 官方建立的 Mamamoo 歌單的結果。
對照手機版,應該是來自57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藝人?昨天看過友人們的結果,不管類型如何,每個人都聽得頗廣。
所有統計資料當中,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常聽類型的排行。似乎能真正看出一個人的偏好。
小提琴之友們前五名至少有一項是古典,或是底下的子分類。五名裡有三項是流行音樂底下的分類的我感到被排擠。
Lo-fi beats 和 Chillhop 應該是寫 blog 都開 Jazz Vibes 和 Lounge – Soft House 兩張歌單當背景的結果。
有三名 Pop 子分類毫不意外,本來就流行歌聽比較多,但除了 K-Pop 其他都不是流行的主流(好繞口)的樣子。身邊有在聽華語歌的朋友,排行榜裡出現「Taiwan」或「Chinese」,十有八九都是 indie,不過我是 Taiwan Pop。不知道這裡的 indie 是不是專指搖滾分類的底下的?是的話就不意外,本來就喜歡流行大於搖滾。單純指獨立製作的話…… 可能我想聽的 Spotify 不見得有,通常會用其他方式收聽。
Art Pop 超神祕,之前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會被歸在這個分類下面。像個現代人,先喂狗再說。
謝謝維基百科「藝術流行」中文條目,覺得超抽象。可能就是以前逛唱片行,會被歸在「流行 / 另類」標籤的流行樂。
多種表現反思藝術和當代文化的音樂創作?嗯,我不知道在講什麼,啟後的類型也是看得霧沙沙。還是聽音樂就好。
最後是2019最愛歌曲。是一個我很喜歡看別人的,但自己的很無聊的項目。只是收聽次數統計吧?
哪首歌經常聽心裡大略有底,排行榜就沒有特別驚喜。可是看別人的好像能偷窺到什麼,覺得特別有趣。
關於 Spotify 的年度回顧就到這裡,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自己的榜單唷。歡迎分享😍
哩撒好好笑(我要永遠記得這件事(?
郎朗一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