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閱讀器使用習慣
不知道是改機的關係,還是本來就能自訂關機和待機畫面。喜歡在機體外觀以外的地方做些個人化的改變。
為了打發出門旅遊各種搭車、等待和可能的突發狀況,2017年春末,幾乎沒有做過功課,在網路商店買下改機版的 Onyx Boox C67ML Carta2。出發前胡亂塞了一些網路上撈得到的 epub 檔,和放在電腦資料夾深處的純文字檔。像在〈在旅行中閱讀〉那篇提到的,搭火車無聊的時間都靠它度過。只是那時沒有閱讀習慣,回到臺灣後,很快就被晾在一旁。
開始懷疑入手太過衝動。某次(又)衝動買了 Readmoo 的電子書,想著最差就是用電腦看而已。結果發現手上的閱讀器沒辦法裝「Readmoo看書」app,最後是裝到 iPad 上。有陣子也考慮過在 Kobo 上買書,忘記什麼原因到最後還是沒買。或許是覺得書看得少,又剛好紙本有折扣。與其花時間研究到底要用什麼載體看電子書,不如直接買紙本書比較快。
就這樣來到今年(2019)。閱讀器被我拿來放一些想要帶著看的 pdf 檔,安慰自己還算是有用到啦,不算亂花錢。到了夏天,某活屍相關小說出中譯本,由於評價好不一般,實在很好奇,但又怕自己對活屍題材…… 加上實體書包裝成這樣那樣,沒有很喜歡。在友人的噗上看到有電子書版,好奇搜尋了一下,發現 Book Walker 在特價。不知當時哪來的動力(想撿便宜吧,我覺得),先在閱讀器上確認可以裝 Book Walker 的 app,下載0元書測試。確認一切都沒問題(進 app 的速度比較慢,但是翻頁流暢,可以正常閱讀)才買下電子書。付完錢可以馬上看書好奇妙。想想其實跟去實體店買紙本書一樣,只是現在太過依賴線上書店,下單並付費之後,等待似乎是必要過程。
終於實際體會到,「電子書好方便。就像把整個書架帶出門,但是省去體積和重量。」這事。
當時買閱讀器,mooInk 還沒上市。預購期間就很有興趣,現在見到讀墨上書籍的豐富度,再想到自己的閱讀器沒辦法裝 Readmoo 的 app,實在對 mooInk 很心動。不過還有需要再一台6吋的閱讀器嗎?但是好像不會用到7.8吋,更不用說10.3吋。認真想過,決定還是先累積看看有哪些想買想看的書,是讀墨上有,Book Walker 上找不到的。到一個程度再來考慮也不遲。
反正電子紙、墨水和閱讀器應該還會繼續進化。
是這麼說沒錯,但是購物慾才沒那麼容易拋諸腦後。尤其想到 Readmoo app 在 iPad 上的好用程度。
昨天瞄到南姊的推,讓我稍稍打消購入的念頭。雖然我不太用閱讀器看漫畫,通常也不看彩圖太多的書(那會考慮紙本),暫時也用不到文字輸入。不過看到不好用的地方,有助於縮手。腦中再次列出優缺點,以及個人需求。
用讀墨的mooInk到現在剛好滿一個月,我是覺得不好用……整個使用體驗很多時候都是耗在「等」上面,譬如說要從第一章翻到第二章,就在讀取,讀彩頁又是3秒左右(然後我要放大看彩頁的字,又等了不知道幾秒),最讓人崩潰的莫過是他的輸入法,那個注音輸入的鍵盤是憑心情跳出來的😭 https://t.co/hYzUsfcYgH— 🌟ᴍɪɴᴀᴍɪ( *˘ ³˘)♡ (@_5s) December 15, 2019
好像蠻多人會在電子書上劃記和筆記。不需要額外準備紙筆,還能在各裝置同步,也是其賣點之一。
只是就目前的使用習慣而言,看到想摘錄的內容,還是偏好直接用手機相機拍下來。短感也是用其他裝置紀錄。或許使用的閱讀器載入速度較慢,如果想往回翻找或查看,還是紙本書直覺快速。所以工具書類,暫時不考慮買電子版。
超級不擅長結尾的我,要在這裡幫這篇閒聊收尾啦(爆)。
如果對電子書閱讀器有興趣,但是對版本啦、檔案相容啦、使用方式啦,之類的問題充滿疑惑,在下手前感到不安,又或者不知道該怎麼按照需求選擇。這邊推薦栞的 blog 文,〈如何挑選你的第一台閱讀器?是Readmoo mooInk、Amazon Kindle、 Kobo Forma、HyRead Gaze,還是……?〉以及〈各大電子書城使用心得:Readmoo、Kobo、Google Play、BOOKWALKER、博客來、Amazon繁中書店〉兩篇,應該大半的疑問都能夠得到解答。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