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月觀影短感, 2023
一夕致富:PEZ 糖果盒大走私/The Pez Outlaw
沒想到片子裡臺灣也有戲份。
一個上世紀九零年代美國中西部阿北,賣水貨到創業四年間的高潮迭起。用誇張的戲劇化重現穿插訪談頗有趣。大概是上法院就沒那麼有趣,也不會成為故事的故事。
怪物
好久沒有看完立刻想二刷的劇情片。
忍不住回想各種線索與細節。即使知道有比整理時間軸還要重要的事,腦袋就是沒忍住,難以分點心思給畫面,想配樂進場的時機,咀嚼臺詞的意義。太在意情節沒注意影像細節,想再看一次。
腦中剩下雨滴打在汙泥無法散去的車頂窗戶,彷彿星光點點。雖刻意卻美得讓人目不轉睛。
謊言無所不在,有時需要謊言才能存活,卻也傷人傷己。
即使湊無法坦然面對複雜情緒讓人揪心,逆來順受的依里為說出真相挨揍令人心疼,可是我更害怕終於察覺真相的溫柔大人們得面對悲劇收場。
有點意外自己沒哭,或許結局足以安慰人心。
WHAM!:渾然天成/WHAM!
全旁白和過往的採訪材料與影像資料整理集合而成。作為一個只聽過暢榜金曲,對 WHAM! 完全無所知的觀眾,算是挺有意思。
以為組合中受訪的兩人都還在世,只是已不在幕前所以如此處理。看到片尾知道成員其一的喬治麥可於2016年過世,這才驚訝起旁白剪輯的效果。
另一個轉折是《去年聖誕節》終於在2020年拿到排行榜第一。
WHAM! 從出道到解散不過短短四年,卻能留下超過一首傳唱度極高的單曲。
無論作為偶像還是詞曲創作者,在當時就獲得觀眾與專業人士肯定。見好就收的決定,讓整個過程像是場得失平衡的青春美夢。
人肉搜索2:失蹤搜救/Missing
原來像這樣以螢幕影像敘事的電影已歸類,稱作「Screenlife」。
上回是家長找女兒,這回是女兒找家長。少了第一集年代感差異的樂趣,目不暇給的通訊軟體畫面取而代之。大門感應監視器、網路跑腿服務、聲控虛擬助理、社群媒體足跡、線上事實查核等等。
E-mail 帳號一但被登入不得了,用同個信箱申請的帳號可能全不保。
雖然知道,現實也看過網紅提過類似經驗,實際呈現在電影畫面還是挺可怕。
複製天王/King of Clones
差不多分三次才看完,倒不是拍得很難看或剪輯不順暢,單純是倫理上難以面對的主題,並且對導演的敘事安排走向有點不安。
說是談論黃禹錫教授所涉入的違法行為和倫理爭議,以及對韓國社會的影響。實際上花更多篇幅概括性的談對於不同位置和角色的人,生物複製的意義為何。多少有點模糊焦點的感覺,好處就是蒐集易懂的觀點,留給觀眾自行評判吧。
片子最後安排金牧師與黃博士見面,像是和解的對話,用意頗耐人尋味。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配樂超滿。
知名演員超多。
為了聽配樂和認演員漏看不少台詞。
少看那些還是看得懂。諾蘭好會說故事,感覺不到電影有三小時那麼長。即使沒有寫出年代和先後,純粹交錯敘事,就能如此清晰,看得很順不混亂。
「三位一體」試驗那段,天外飛來一筆,想到《王立宇宙軍》。
或許是滿滿的配樂和研究多時不知是否成功的聯想。
芭比/Barbie
開場看到美泰兒大大的商標或許能想像得到這片的模樣。
歡快的動畫風格主題曲,預告會是部芭比卡通真人電影。
看得最開心的是不真實但是美好(真的很美好,並非帶著缺憾)的芭比世界,以及帶哏的笑點,像是完全玩具化的美泰爾公司。作為一個還會玩娃娃的成人(模擬市民算是虛擬版的娃娃吧)覺得很有感也很有趣。
當然在眾多芭比和肯之中看到熟面孔也讓人興奮。
(瑪格羅比和艾瑪麥基同框其實沒那麼像。)
露絲和芭比散步那段有點太長太無聊,看到解嗨……
還有啊,大聲講話的場面好多,多到覺得故意為之。
阿比阿弟尋歌大冒險/Bill & Ted Face the Music
死神出現才記起來沒看的原因是想先補第二集啊!結果還是先看了這片。
火花兄弟/The Sparks Brothers
1次現場演出1張專輯,總共21張專輯,在1個月內完成,好瘋。
紀錄片本身看似平凡無奇,頂多串場動畫的品質好很多。
或許被火花的精神和創作路線吸引,對這個從1970年代活躍至今的樂團一無所知,內容超級有趣。
沒有八卦、沒有高潮迭起的演藝生涯(好吧,其實算有。但低潮完全能想像,反正他們不向商業妥協,沒那麼主流)片長兩個多小時,以紀錄片來說應是坐立難安的長度,但是完全不會感到冗長。跟幽默對味有很大關係。
喜歡到最後還是很鬧。訪談刻意用黑白影像做出反差也是一絕。
火花就是堅持路線,沒有大紅但影響很多當紅創作者的類型。能不能紅看運氣,但說到包裝和策略,又覺得有才華某種程度能選擇要不要紅(是否修正路線以利創造更大商業利益)。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