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啟章|V城系列|夢華錄|繁勝錄|博物誌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推,終於來看。
趁讀墨的華文小說馬拉松看開始看「V城系列」,仔細看發現只有其中三本列在書單,想說怎麼回事,開書看完系列總序,發現不得了,好像入門就開到進階版,是個筆記小說、極短篇與論述文章的集合體。當年推我董啟章的學長說看哪本都可,「V城系列」是近期詢問友人 Ivy 得到的答案,說是近期,其實也將近一年前的事了。《地圖誌》並非小說,待日後補上。



《夢華錄》由九十九篇故事組成,應該是相對好讀的吧?決定從這本開始。
首先看了前八篇故事,雖然並不相似,但都有種揮之不去的盛夏黏膩感,有時讓人窒息。這種不舒服不是不好,能具體感受到都市快速且擁擠氣氛。人與人的分合,濃縮在被擠壓的空間裡。可能和年代有點關係,虛構的城和現實相似度太高。
繼續往後讀,魔幻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故事先後目的越來越明確。從開始不知為何都和男女戀愛有關,到幾乎都是關於穿著與外在打扮的執著。城市的燥熱與擁擠消失了,戀物怪談取而代之。
果然是刻意貼近潮流,無論是日劇(多到從懷念看到想吐)、打扮還是消費型電子產品(以及異性戀霸權)作者後記提到十年前的事看起來已過時。想想2010年和2020年就沒差那麼多。九十九個不到千字的故事多數離奇無解,甚至僅是圍繞在一個主題或物件的無關段落,不過也有充滿意外性的噴飯篇章。



《繁勝錄》充滿對於V城雙面性的描述。修復《V城風物誌》的維某人(複數)是大回歸的新生代,每章節提及一個劉華生所著的風物誌的主題關於歷史記述(殖民初始至大回歸之時)與採訪。內容分類不明確,經常混雜不同面向。看似自由心證,卻又覺得似乎符合某種邏輯。經由主題從各角度解釋V城。訪問對話內容像易懂的案例。原來並不單純對應到現實職業、地點、環境或社會現象,而是城市樣貌、居民想法和現象的集合體。
卷二講食講衣講欲望,點名般的名詞堆疊加劇。
卷三講節日,原來所謂「大回歸的新生代」是大回歸時睡去,五十年後「復活」醒來之人。這次穿插的是劉華生的私人記事殘篇,在易讀的日常中結束。
作者後記像是跟讀者說作品只為有趣,不必較真。讀起來很好玩,也喜歡相同格式帶來的安心感。附錄的解說兼評論,彷彿另一個世界。果然這樣的內容要交給評論家。想到《朴贊郁的蒙太奇》,導演說不喜歡解說自己的作品被當成「標準答案」,避免的方法就是留給閱聽者自行解讀吧。



由於簡介提示,《博物誌》的驚奇怪異在預想中,比《夢華錄》和《繁勝錄》溫柔許多,極短故事的世界觀各異,分類和邏輯腦能稍微休息,或許因此有點囫圇吞棗,對插畫的印象更深一些。

(2023-03-29~2023-04-04)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