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極樂迪斯可 #達成目的的百種方法
進入遊戲裡的第二日。
從這篇開始需要防雷警告。不會講到完整劇情,但要說感想,很難避開不提人物與情節。
說是百種有點太誇張。
遊戲過程總是擔心會不會哪個選項弄錯或是先後順序搞混,以至於關閉開啟主線,或是感興趣副線故事的選項。不過當經歷一次「主角砸不破要調查的車窗」以為事件要延後或成為死路,沒想到隊友直接接手.這條線索得以繼續追查。也有以為主角能神不知鬼不覺瞞著隊友做什麼,實際按照發展和「試圖保持主角性格」的選擇發話習慣,到最後根本不了了之。
不過真的有「保持主角性格」嗎?我想多半只是思考到遊戲故事進展的方便性,選擇讓主角講什麼樣的話,問什麼樣的問題。分配經驗點數對於主角觀察身邊人事物當然有差,而且影響比想像大,甚至在做一項決定時,腦中浮現的聲音會因此增加,不過多數場面在可控範圍,總之主角當下無法處理的就是無法,先放著或是找別條路就是。
然而在跟工會的哈迪兄弟的頭頭一來一往,老是沒辦法問出想要的答案,主角對話失敗並不單純碰一鼻子灰,下次再試無妨。這回完全亂了陣腳,甚至把自己(主角)逼入絕境,使隊友遭受驚嚇,進入我(玩家)難以控制的狀態。這時才察覺主角真的心神狀態不佳。是,藥物、菸、酒精和失眠影響記憶力和判斷力,但是為什麼會泡在這些易成癮的玩意中,背後顯然有更大的問題。「天人感應」技能發揮作用時,感受到可能是相當大的情感創傷與挫折。
說到技能,以為技能只是讓主角的特定的能力發揮作用,點數高低影響發動時的成功率而已。不過有時候「技能」就像是主角腦中的一個「人」,並非單純提供情感引導,提示作為和給予知識,偶爾帶著情緒。這時身為玩家的我會有點被嚇到,某項技能點的越高,是不是越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想到此,忍不住起雞皮疙瘩。
相較於懵懵懂懂摸索的第一日,第二日的劇情一下子湧進來。
和工會頭子見面、打開某個祕密地下公寓、搞清楚一些人物關係、放下後院的屍體,甚至完成屍檢。稀哩呼嚕來的太快,還有許多問題圍繞在思想上,你認同資本主義嗎?你是種族主義者嗎?你是自由主義者嗎?一個道德家嗎?還是認同大革命後式微康米主義?倒也沒有要主角立即選邊站的意思,而且無論在哪個「圈子」執行面和利益關係遠比純粹的理論複雜,新事態和真相足以讓原本想法動搖。
決定主角的回話內容,要先過有點難懂字句這關。偶爾不夠直覺,有些非臺灣慣用意思。
忍不住想知道發展,直搗黃龍。有時耐不住性子多問角色一些周邊問題,因此錯過可能相當有趣的對話,為此有些後悔。或許放慢遊戲步調無妨,才能感受到更多樂趣。倒也不是想要豐富「思維閣」純粹想來點輕鬆閒聊,無須執著主線任務。
畢竟看樣子,完全摸不清會怎麼發展。尤其主角的夢境,覺得多少暗示他(與奇幻風格的 RPG 遊戲主角一樣)身處異世界,醒來或穿越回去,於瑞瓦肖的一切便不再重要。
噢,這麼一提,讓我想起之前害怕主角眼前一片黑,是不是要進入壞結局,遊戲直接結束。真正玩到 game over 才意識到這是 RPG 啊!不是 AVG。所謂「遊戲結束」當然取決於生命值和精神力囉。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