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作者和病人間的故事,作者的人生故事,作者專業的小知識交錯出現。像是編排有趣的紀錄片,跟戲劇影集只有一線之隔。作者說自己是喜歡故事的人,完全沒出現讓我懷疑這句話真實性的空間。
記得看過一則推文說,在推上發言就像在台上對一群人說話,有人糾正這個比喻,但是忘記內容。以前也認為公開在 SNS 或 blog 發文是對不特定的所有人揭露自己,就算沒有回覆也是無聲對話。可是在寫公開日記的計畫(基本上算是)失敗後,發現或許能釐清問題但還是無法解決。效果甚至遠低於和朋友抱怨。
比起對一群人說話,更像是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喃喃自語,偶爾會有認識的人停下來關心,或是好奇的陌生人在一旁聆聽。追蹤的人多,或是受到高度關注,不過就是站上墊腳箱、拿著大聲公。到底是看作意見領袖、小丑或是講話大聲的怪人很難說。
喜歡聽故事順便聽一點心理學小知識。
好多讓人點頭如搗蒜的段落,故事本身也很精彩。雖然知道作者除了隱去真實姓名還攪亂不同人身上發生的事,不過本來就當成(半真半假的)故事讀,不覺得遙遠或疏離。有點像療癒的散文集,沒有矯情的自溺感那種。
我跟很多同齡人一樣,並不覺得自由,因為我們已經不再熟悉情緒自由。
對情緒上的不自由有感。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怎樣都綁手綁腳的原因吧。
後段哭得唏哩嘩啦同時感到滿足。太多知道的事但真的遇上經常被拋到九霄雲外,「找人聊聊」不見得是尋求心理諮商,也可能就字面上意思和朋友聊聊,或是看齣劇,總之尋求一種對話方式,脫離逃避狀態。讓自己放鬆大哭的感覺也很好。
相關文章:
- 其實出口就在旁邊,只要你願意去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小云
- 找心理專業人士聊聊的好處(兼推薦《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四十以上單身女子的考量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譯者:朱怡康
行路出版,2020年
購書連結:讀冊、讀墨(電子書)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