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郡開膛手 The Ripper

提不起勁看戲劇類影集,搜尋一下 Netflix 真實犯罪紀錄片裡有什麼值得看。想說《約克郡開膛手》評分不算低又只有四集,來看這部吧。

沒想到看的過程比想像中漫長,案件是超過十人的連續謀殺或謀殺未遂,明明發生那麼多件,有許多兇手留下的線索,也判定是同一人所謂,甚至有倖存者證詞,即使展開地毯式的調查和大量資訊登記(在紙本年代,數量多到警局建築結構受影響需要加強),還是沒有任何進展。甚至用上看起來荒謬的作法,不管是公開呼籲兇手投案,還是做「證據展示」計畫巡迴各地,希望民眾提供線索。

紀錄片中受訪者描述當時的年代背景,可能是被害者身分的關係讓許多人漠不關心,也可能是失業潮造成大部分的人自顧不暇。以為正因如此,警方不管再怎麼努力,在大家不願多說的情況下,抓到兇手的確是難上加難。直到出現負責案件調查的警方高層呼籲女性夜間待在家裡的片段,以及從頭到尾預設兇手為男性一人,卻沒提理由,發現多半是作法過於消極,自然抓不到兇手。這麼想來才覺得奇怪,片中完全沒有提到加強巡邏夜店週邊,或進行密集車輛臨檢,每次都是案件發生才去查,根本沒有做到預防犯罪。

於是對紀錄片的走向和案件引發的事件毫不意外。
意外是抓到兇手的方式,恰巧證明領頭調查的警方高層太過自以為是,全盤接受想相信的案件模樣,造成搜查過程幾乎是白做工。案件負責人在鏡頭前笑開,表現出不在乎輿論,只在乎最終達成「抓到兇手」這件事,能避開壓力和批評。

看完深刻感受到多元觀點的重要性。證據和案件的連結,不是簡單的合理推論,不預設立場才有可能突破盲點。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